認識艾滋,,終結艾滋 | 世界艾滋病日
12月1日是第37個“世界艾滋病日”,今年的主題是“社會共治,,終結艾滋,,共享健康”,。 “三個95%”是追求目標 截至2023年底,全世界約有3990萬HIV(人類免疫缺陷病毒)感染者,。2023年,,HIV新感染者人數為130萬,63萬人死于HIV相關疾病,。 為了遏制艾滋病的流行,,聯合國提出“到2030年終結艾滋病流行”,承諾2025年前實現“三個95%”目標: 同時,,2025年之前消除HIV母嬰傳播,;到2025年,將每年新增的HIV感染病例控制在37萬例以下,,將每年艾滋病死亡病例控制在25萬例以下,,并消除與HIV相關的一切形式的污名化與歧視;到2030年,,終結艾滋病流行,。 然而,到目前為止,,在全世界范圍內尚未實現這個目標,。終結艾滋病,還有很長的路要走,。 “治療即預防”應深入認識 “知己知彼,,百戰(zhàn)不殆”,要終結艾滋病,,我們先要了解艾滋病相關知識,,認識HIV感染的危險因素。 HIV感染者和艾滋病患者是傳染源 HIV主要存在于傳染源的血液,、精液,、陰道分泌物、胸腔積液,、腹水,、腦脊液、羊水和乳汁等體液中,,可以經性接觸(包括不安全的同性,、異性和雙性性接觸)傳播、血液及血制品(包括共用針具靜脈注射毒品,、不規(guī)范的介入性醫(yī)療操作,、文身等)傳播,以及母嬰(包括宮內感染,、分娩時和哺乳)傳播,。 病毒載量越高,,傳播風險越大 病毒載量取決于多種因素,其中最重要的是該患者是否在接受抗逆轉錄病毒治療,,以及HIV疾病的分期,。病毒得到穩(wěn)定抑制的感染者沒有傳播HIV的風險。急性感染階段,,HIV傳播風險較高,,尤其是尚未發(fā)現的感染者,對于HIV傳播影響很大,。此外,,晚期未治療的艾滋病患者體內的病毒載量通常也很高,具有很高的傳播風險,。因而,,盡可能發(fā)現HIV感染者,早期發(fā)現,,及時治療,,可達到“治療即預防”的目的。 “治療即預防” 是指采用ART降低血漿HIV病毒載量,,從而將HIV傳播風險降到最低,。數項研究表明,,當HIV感染者采用ART獲得了持久的病毒抑制后,,其傳播HIV給未感染性伴侶的風險可忽略不計。多項觀察性研究分析了異性戀單陽配偶,,結果也表明ART能有效降低將HIV傳播給未感染方的風險,,表明ART作為預防措施具有重要作用。 預防HIV感染須積極應對 HIV感染高危人群,,主要包括男男同性性行為者,、靜脈注射毒品者、與HIV感染者或艾滋病患者有性接觸者,、多性伴者,、性傳播疾病感染者(單純皰疹病毒感染、梅毒感染會增加HIV的感染風險),。 有研究顯示,,女性合并淋病奈瑟菌感染時,HIV感染風險的增加幅度要高于合并其他感染,,如沙眼衣原體,、生殖支原體、陰道毛滴蟲,。由于大部分有性傳播感染(STI)的女性可無癥狀,,因此面臨更高的HIV感染風險,。 及早發(fā)現HIV感染并正確治療,抑制HIV病毒,,才能終結艾滋病的流行,。 要終結艾滋病傳播,需要全社會的共同參與,,HIV感染者及HIV陰性人群都應熟知HIV相關知識,。全社會應關愛HIV感染者,對其一視同仁,,消除感染者的病恥感,,鼓勵其積極治療。這樣才能最終終結HIV傳播,。